妊娠期、临产及产后妈妈的身体发生了很大的改动,尤其是生殖系统以及乳房的改动最为显着。宝宝尽管降生了,但妈妈的机体还要经过一段时刻才能复原。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康复至正常未孕状况所需的时刻一般为6周,在医学上称为产褥期,与民间所说的“月子”是比较吻合的一个时刻段。所以“坐月子”的确有必要,但坐月子绝不是:不刷牙、不洗澡、不下床!今日,咱们就一同看看,如何科学坐月子,防止“月子病”!

一、产后护理与康复
1下地排小便
在生完宝宝后,妈妈要少量屡次的喝温开水,利于排尿。饮食上则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1天吃5~6餐,可减轻肠道担负。
因生产时体力耗费过多,第一次下地前,要先在床边坐立顷刻,无头晕等不适症状再入厕。第一次小便要在产后4~6小时内排出,否则会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
2经过产后恶露分辩康复状况
恶露一般持续4~6周,恶露的色彩则从暗红色逐步变成淡红色、褐色、白色;恶露的量以少于自己平常的月经量为正常,反之则为反常,主张及时到医院做查看。
3身体清洁
洗澡时选择擦浴或淋浴,产后42天内不主张盆浴,洗澡以5-10分钟为宜,留意水温,浴后擦干身体。
4重视盆底肌康复
盆底肌康复的最佳时刻是产后3个月内。产后42天复查,会在医院进行惯例的盆底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在医师的辅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盆底功能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妊娠期阶段和产后阶段脏器脱垂和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5产后大腹便便?可能是腹直肌别离
由于孕期,宝宝在子宫内逐步增大以及孕期妈妈腰背部姿态的改动,将腹直肌向肚脐两边过度拉伸,改动了腹直肌功能位,导致产后妈妈腹壁松弛、腰背部痛苦等问题久久不能缓解。产后42天复查,医护人员会依据妈妈的具体状况,辅导进行康复训练。
二、科学坐月子
1均衡饮食
坐月子期间饮食需求均衡全面,尽量吃一些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坐月子并不是有必要每天食用大鱼大肉,合理膳食最重要:恰当多喝汤水,有利于下奶。
2产后痛苦
由于子宫的收缩,你可能会感觉到抽搐似的痛苦,这是正常的子宫康复的过程。这种状况在哺乳时会愈加显着,无需特殊用药。
3预防产褥中暑
旧风俗习惯中,坐月子要关闭门窗,即便在夏日也不能开空调,使得身体处在高温、高湿的状况,导致体温调理中枢功能障碍。尽管产后保暖很重要,但清洁、通风的环境更重要。
4舒缓心情,防止产后抑郁
在生完宝宝之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马上下降,这样一个大幅度的落差会对心情造成影响,是导致女性产后郁闷或者患抑郁症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妈妈们在孕期就要学习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减轻产后压力。家庭成员也要多包容产妇,照顾产妇心情、接收心理上的改动。
5留意避孕
一般来讲,产后6-8周后就可以康复性生活了。但即便没有来月经,却并不代表没有排卵,因此产后同房一定要做好避孕。
6恰当运动
产后应依据身体状况,尽早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始产后康复训练。产后康复训练有利于身体康复、排尿排便,防止或削减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并且能使盆底及腹张力康复。
7坚持卫生清洁
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外阴部,确保外阴部清洁卫生,并留意坚持外阴部枯燥,防止感染。产后1周内皮肤会排出很多的汗液,在夜间和刚睡醒的时候尤其显着,要留意弥补水分,并更换清洁透气的衣服。